索引號 | 01526083-3-02_Z/2018-0211005 | 發(fā)布機構 | 騰沖市猴橋鎮(zhèn) |
公開目錄 | 鄉(xiāng)鎮(zhèn)信息 | 發(fā)布日期 | 2017-10-27 19:16:12 |
文號 | 瀏覽量 |
走進黑泥塘,眼前一亮:神弩造型的特色寨門巍然屹立,刀山、火炬、三弦、箭等多種傈僳族民族元素有機融合,讓人似乎穿越到了傳說中的古傈僳村。寨門兩旁的空地上,格桑花開得正艷,花隨風動,花香四溢,沁人心脾。
“這就是國門新村,我們原來叫黑泥塘,后來新聯(lián)檢大樓落戶這里,便改名叫國門新村。這個村子轄蔡家寨、余家寨兩個村民小組,國土面積42.61平方公里,共有113戶487人,98%的都是世居傈僳族”。猴橋社區(qū)總支書記蔡文輝介紹說。
民族文化廣場一層,停著三張“川A”開頭的車,十五六人正興致盎然的參觀著獨具民族特色的廣場。閑談中得知是剛從重慶到騰沖旅游,特意到國門新村游玩、體驗的旅客。“這里的生態(tài)真好,到處是郁郁蔥蔥的樹木,空氣是清新的,泉水是清澈的,就連吃的食物都是從山里采摘的菌子、野菜,河里捕撈的江魚、白魚。我感覺到了國門新村,皮膚都變得水潤起來”一女性游客笑著說。
沿著環(huán)村路行走,一路都是刀桿造型的太陽能路燈,將整個村子裝點得格外妖嬈。在一色的青磚白瓦中,家家戶戶屋頂上的紅旗顯得特別與眾不同。蔡文輝說:“猴橋鎮(zhèn)黨委大力實施“旗幟紅邊”行動,為113戶(黨員12戶14人)群眾配發(fā)一面國旗(黨員戶配發(fā)黨旗),懸掛于莊重、顯眼位置,讓五星紅旗飄和黨旗飄揚在邊境一線,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國家意識、國民意識、國防意識、國門意識、國土意識。”
蔡龍貴是蔡家寨村民小組長,也是旅游示范帶動戶。他家開辦的農家樂叫“窩哚姿農家樂,取義于門前那顆上百年的核桃樹,開業(yè)10個月以來,僅農家樂收入就超6萬元。蔡龍貴妻子笑呵呵的說:“以前么,我們村子里的婦女只知道洗衣做飯,服侍家人。現(xiàn)在,家里開起來了農家樂和農家旅館,不出門也可以賺錢,還照顧了老小,我們女人的半邊天作用越來越大了。”
自2016年4月來,在省政協(xié)等掛鉤幫扶部門的關心、支持下,國門新村建設正式啟動,主要實施了公共基礎設施完善、家居環(huán)境提升、村莊環(huán)境改造、旅游示范戶打造、群眾素質能力提升和服務功能配套工程。項目概算總投資6808萬元,分兩期建設,第一期主要建設內容為完善村莊基礎設施、提升家居環(huán)境,概算投資1808萬元;第二期建設完成旅游綜合服務配套,打造旅游休閑度假區(qū),概算投資5000萬元。截至2016年12月,一期工程已經全部結束。其中完成投資828萬元,環(huán)寨路已完工投入使用,民族文化廣場中的停車場、刀桿廣場、傈僳族風情街已完成;完成投資270萬元,對農戶家居環(huán)境進行改造提升,實行人畜分離,完成屋面加固48戶、建設衛(wèi)生廁所89戶、庭院硬化美化107戶,拆除彩鋼瓦42戶;完成投資260萬元,安裝太陽能路燈168盞,移栽綠化樹2882棵,打造10戶民族文化墻體,在寨內支砌鵝卵石墻體、框架石竹柵欄、杉木柵欄和塊石墻體,對蔡家寨水域進行了景觀打造,完成了村寨周邊的綠化。
僅一年時間,國門新村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:矮舊的茅草房不見了,臭水溝不臭了,滿地荒草被鏟除了,彩鋼瓦和空心磚也換了新顏。現(xiàn)在的國門新村,干凈整潔的道路、錯落有致的民居、清爽精致的農家小院、風格別致的木柵欄讓人嘖嘖稱贊,木瓜樹、云南櫻花、月季更是讓人留戀。放眼望去,文化廣場、傈僳族風情街,老洋河石塊墻體、鵝卵石小路,鱗次櫛比的青瓦房掩映在綠樹從中,稀稀落落,別有一番韻味。昔日的落后村寨變成了中緬邊境猴橋口岸上的一張靚麗名片。
“脫貧攻堅的春風吹進了我們傈僳村寨,政策越來越精準,扶持力度越來越加大,咱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。”蔡文輝笑呵呵的說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