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引號 | 01526091-3/20240510-00001 | 發(fā)布機構(gòu) | 騰沖市馬站鄉(xiāng) |
公開目錄 | 鄉(xiāng)鎮(zhèn)信息 | 發(fā)布日期 | 2024-05-10 14:55:36 |
文號 | 瀏覽量 |
五月,朝云村的早上依稀還有一絲涼意,應(yīng)朋友邀請一起攀爬蘢蔥山。蘢蔥山巍峨聳立、雄偉壯觀。周夢齡曾在《騰越十二景歌》寫道:“青山橫白練,好是晴朝見,囑咐山們,且莫亂囀,恐竟把這云吹散,籠聳山只此一片。”蘢蔥山是騰越大地上觀賞日出最佳的地方之一,是騰越十二美景之一的“蘢蔥朝云”。很多人為了趕上蘢蔥山頂?shù)牡谝豢|朝陽,不怕山高路險、泥濘路滑而前往。清晨天空破曉,大地一片朦朧,山頂?shù)妮p紗如絲如縷。登臨此處,仿佛站在瓊樓之上,四周萬籟俱寂,天際間悄然浮起一片片魚肚白,大地漸漸光亮了起來。期待中,太陽迫不及待地從遠處的山峰探出頭來,霞光噴薄而出。
蘢蔥山半山腰有一座古寺,名為朝云寺,是騰沖比較有影響的一處道教圣地。行至寺前一幅刻在蘢嵸朝云寺大門上的對聯(lián)“古寺深藏,朝來紫氣。孤峰高聳,云出無心。”首先映入眼簾,作者為張問德先生巧妙地將“朝云”兩個字鑲嵌其中,將蘢蔥山的美麗、神奇、高聳描繪得淋漓盡致。每當清晨,蘢蔥山云繚霧繞,朝陽初升之時,呈現(xiàn)一派絢麗奪目、變幻莫測的奇景。后民國元老李根源到此揮毫提筆,寫下“籠嵸朝云”四個大字,朝云村也由此而來。
移步寺中,師傅慈眉善目,滿堂煙霧彌漫,香氣四溢的氛圍讓人的內(nèi)心變得更加寧靜,充滿了安靜祥和神圣的感覺。朋友跪拜佛前虔誠祈禱,愿她心中所想所求皆能如愿。我雖然不信仰神靈,但我相信因果,我相信一個人只要積極向上、樂善好施,他的磁場就會變強,好的親緣、人緣、貴人就會接踵而至,即使偶有挫折,也能收貨經(jīng)驗,就如走錯路才能看見別樣的風景。
時至中午,爬山結(jié)束,我們一路驅(qū)車而下來到山腰,偶然發(fā)現(xiàn)路邊一叢黃泡果,于是便將“坐騎”停至路邊,開始進攻黃泡果,朋友不經(jīng)感慨道:“雖說黃泡好吃刺扎手,但今天也算是過了一把小時候拿著竹筒,滿山遍野摘黃泡的癮了”。
微風拂過,一股松樹的清香掩面而來,抬頭一看原來是山中的松樹已經(jīng)掛果,高大的松樹蔥蔥郁郁,顆顆松塔在枝頭搖晃,就像叮叮當當?shù)拟忚K。此情此景,兒時父親帶著我和哥哥們摘松子的情景一下子涌上心頭。記得那時,每年的農(nóng)歷六月至九月,伴隨著農(nóng)村的俗語“六月中,吃紅松。七月半,松子紅一半。八月八,松子黑成小老瓦(“老瓦”學名烏鴉)。九月九,松桿不離手”,便開始陸續(xù)進入吃松子模式。半熟的紅松味道甜美,但香氣不足,要說能夠唇齒留香、回味無窮的松子還得是九月摘下剝開,用水漂過,放在通風陰涼處自然風干的。
每年摘松子的時節(jié),父親便手握收松神鉤,背挎竹編大花籃,帶著我們兄妹三人浩浩蕩蕩來到寨子頭的松樹下摘松子。只見父親將收松神鉤鉤在粗壯的松枝上,順著松桿像猴子一樣蹭蹭幾下就爬到樹上。每當這時,父親總會在樹上大聲提醒:“你們幾個不要在樹下,要不松包砸在頭上,會起鴨蛋包的”。以是我們便很不情愿的乖乖到邊上等待。在父親強大的攻勢下,一包包松塔“砰砰”掉落,偶有掉落松樹勢力范圍之外的松塔,我們便會撿過來用石頭砸開,率先享受美味。
經(jīng)過漫長的等待,父親終于將松子摘好來到樹下,看著樹上星星倆倆的幾包松子,我們總會好奇的問父親為什么不摘完,這時父親就會笑著告訴我們,樹上的果子是不能摘完的,要留著做種和給山上的小動物吃。
接下來,便到了最期待的火燒松環(huán)節(jié),只見母親將火塘的火燒旺,再把松塔置于柴火之上,隨著柴火的炙烤,松塔發(fā)出“吱吱”聲響,整間屋子中彌漫松脂的清香,讓人饞的口水直流。火燒松雖然好吃就是有點費手,又燙又黑又粘,不過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總是被母親承包了,我們只管吃就行。吃飽喝足,兄妹三人一個個雙手、臉上漆黑漆黑的,就像貪吃的小花貓。
如今,時過境遷,寨子頭的松樹已經(jīng)不知在誰的家中作棟梁,父親也已經(jīng)離世。每當午夜夢中,依然還在那間老屋,那時我們還小,嘻嘻哈哈、打打鬧鬧;父母還年輕,意氣風發(fā)、勤耕苦作。那時火塘上的松子依然很香,令人回味;院子中的蘋果樹還在,蘋果花開正好,花間蜜蜂嗡嗡,清風吹過,花瓣飄飄灑灑,像極了北國的雪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