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引號 | 01526095-6/20250521-00001 | 發(fā)布機構 | 騰沖市明光鎮(zhèn) |
公開目錄 | 鄉(xiāng)鎮(zhèn)信息 | 發(fā)布日期 | 2025-05-21 16:47:08 |
文號 | 瀏覽量 |
編者按: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,民生為大。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,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。”為了進一步弘揚社會正能量,讓微小的善舉被看見、被傳遞,激發(fā)更多群眾參與共建溫暖鄉(xiāng)村,實現(xiàn)“小實事”撬動“大治理”的效果。現(xiàn)特開設“暖心小實事”專欄,聚焦村民身邊的暖心小事,記錄平凡人、平凡事中的溫情瞬間,展現(xiàn)鄰里互助、基層治理、民生關懷等正能量故事,營造“小善大愛”的全鎮(zhèn)氛圍。
東山村:為民服務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在云霧繚繞的騰北邊陲,明光鎮(zhèn)東山村9個村民小組如星子散落山間,村民到村辦事很不方便。這個常住人口不足千人的村落,如今活躍著一支特別的“服務隊”——東山村“兩委”成員用腳步丈量著為民服務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奶奶,你‘八’動,手機對準臉就行。”在茶子園村民小組,段尚鳳為80多歲的張奶奶進行養(yǎng)老保險生存認證。自今年開展認證工作以來,這位“80后”村干部已上門服務150余人次。“你們村上呢來寨子,我們都開心。”村民張紹翠笑著說。
相距2公里的三岔口村民小組,張姣龍剛結束上門關心關愛留守老人工作。這個曾當過護士的姑娘,把衛(wèi)生院的專業(yè)帶到了大山里。“小姣常常來幫我量血壓。”張大爺笑著說。
暮色漸濃,張姣龍的手機計步器定格在19876步,張子強的車程表又多了20公里......這里的村“兩委”成員用青春編織著留守老人的安全網。村黨支部書記張岐松說:“服務群眾沒有快捷鍵,只有腳底板沾泥、手心留溫,才能捂熱老百姓的心。”
東營村:孟家小院里的“助人”幸福經
夏季清晨,天光初亮,明光鎮(zhèn)東營村的空氣中還裹挾著絲絲涼意。然而,村民孟廣福家堂屋內,“誠實守信傳家遠 崇文重教福澤長”的家訓在晨光映照下,散發(fā)著暖人的氣息。一家人圍坐在擺滿獎狀的堂屋里,細細講述著二十年來獨特的“助人”幸福經。
“鄉(xiāng)親們的信任比金子貴!”孟廣福一邊擦拭著摩托車零件,一邊回憶起2009年那個令人難忘的暴雨夜。那時,接到農戶求助電話,他冒雨進山搶修,泥水浸透褲腿卻分文不加。憑借著誠信經營與精湛技藝,如今,他開設的兩家摩托店、一家電器店,不僅在當?shù)芈暶h揚,更成為跨縣市的“金字招牌”。同時,他還積極為村里青年提供就業(yè)機會,帶動大家共同發(fā)展。
妻子楊明芹翻出泛黃的記賬本,上面密密麻麻記著十九年來20萬元助學款去向:從明光中學的捐款到地鼓塘小學的學習用品、乒乓球桌,以及母校東營完小的“氣象監(jiān)測站”、音響設備等,很多山里娃的求學路上都有這對夫妻添的“一把柴”。
堂屋墻上,保山市級文明家庭、向善向上好青年、重教之家等十多塊獎牌熠熠生輝,女兒孟燁穎驕傲地展示著自己的“三星好少年”證書。走出堂屋,村衛(wèi)生所里,父親以前捐贈的空調仍在默默運轉,為患者帶來清涼;村里老人們身上,母親精心打包的140件冬衣,正抵御著寒風,傳遞著溫暖。“幸福是奮斗出來的”,孟廣福握著妻兒的手笑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