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m131杨晨晨喷水视频,mm137美女大尺度写真|mm356快播_mm625亚洲人成电影网

打開適老化模式 無障礙瀏覽 x
當前位置: 首 頁 >> 騰沖概況 >> 所轄鄉(xiāng)鎮(zhèn) >> 正文

中和鎮(zhèn)情簡介

發(fā)布日期:2025-06-11 瀏覽: 作者: 來源: 打印正文

中和位于騰沖西南部,明清時期稱緬箐,新中國成立后更名為中和,源自《中庸》,沿用至今,自古隸屬騰越,是古西南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,于1988年改設中和鄉(xiāng),2011年撤鄉(xiāng)設鎮(zhèn)。全鎮(zhèn)國土面積412平方公里,轄11個村,64個自然村,164個村民小組,居住著漢族、傈僳族、傣族、景頗族、白族、阿昌族、彝族等民族,2024年年末,總人口41351人,其中少數(shù)民族2855人。2024年完成財政總收入3952萬元,財政總支出5368萬元;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1.55億元、4.29億元,分別增10.62%、10.67%;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8%。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13.62萬畝,糧食總產2.66萬噸;肉類總產6823噸,畜牧業(yè)總產值2.17億元

自然資源豐富。中和受印度洋季風氣候影響,降水充沛,年平均氣溫15—17℃,森林覆蓋率76.2%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。地屬三江成礦帶南部地段,蘊含有錫礦、銀礦、鐵礦等豐富礦產資源,擁有閆家沖北洞、大村熱水塘、勐蚌熱水塘、高田小田壩等4處地熱資源。境內蝙蝠洞火山溶洞,被騰沖市列入“騰沖火山地熱資源國家地質公園重要遺址”。

區(qū)位優(yōu)勢明顯。中和鎮(zhèn)位于騰沖市西南部,南接荷花、梁河縣河西,東連騰越,西與盈江縣盞西毗連,北與猴橋、馬站接壤,東西寬35千米,南北長40千米,鎮(zhèn)政府駐地新街村,距騰沖城15千米。中和自有史記載以來,就是“古西南絲綢之路”必經之地,是通往緬甸、印度的通道,轄區(qū)內高田村是物資馬幫經常住宿的驛站,抗日戰(zhàn)爭結束后,中印公路(又稱史迪威公路)途經中和新街、樊家營、高田等村。以保騰高速、騰隴高速、騰猴高速為主體的高速路網和以騰梁路、騰密路、中馬路為主體的二級公路路網奠定中和交通樞紐地位。

民俗文化悠久。中和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、戍邊文化、傈僳族文化和異域文化的特點。中和的皮影戲、滇戲、花燈,特色傳統(tǒng)劇目《大舜耕田》《歷山訪舜》《九獅還鄉(xiāng)》《安安送米》等,是中原文化的縮影。寨名“七營八寨”是明代軍墾、戍邊文化的歷史見證。中和境內有大量的民間傳說、諺語、山歌、民歌、打孝歌、方言,是多種文化融會貫通的產物。

文旅產業(yè)多樣。圍繞“產城融合新區(qū)和生態(tài)文化體驗區(qū)”的目標定位,成功舉辦兩屆“騰沖中營·梅花節(jié)”、首屆“騰沖新岐·露營節(jié)”、騰沖·桃樹河第二屆刀桿文化節(jié)、桃樹河“思家木”迎國慶萬人篝火舞會暨新米節(jié)等活動,節(jié)慶效應持續(xù)放大。充分釋放近城優(yōu)勢,文旅品牌持續(xù)唱響,騰沖豐繪鴕鳥苑、新岐古鎮(zhèn)、中營·梅花村、歸云莊等景區(qū)活力十足,歸云莊、鴕鳥苑項目用地獲批,2024年接待游客人數(shù)40余萬人次,實現(xiàn)旅游業(yè)收入2000余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