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深化文明村鎮(zhèn)建設】明光鎮(zhèn):自治村“評”引和美新婚 “議”導風尚文明
隨著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的深入推進,鄉(xiāng)風文明做為鄉(xiāng)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正日益受到重視。騰沖市明光鎮(zhèn)自治村做為抵邊傈漢雜居的典型村落,以道德評議會為抓手,廣泛凝聚群眾智慧,積極推進文明鄉(xiāng)風建設,特別是在倡導文明新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一場評議,倡導和美新婚觀念
“婚俗做為鄉(xiāng)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直接關系到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價值觀念。傳統(tǒng)的婚禮習俗在農村一直以來往往充斥著高額彩禮、鋪張浪費等不良現(xiàn)象,不僅給家庭帶來了經濟壓力,也對村莊的整體和諧發(fā)展形成了阻礙。”村黨總支書記余華亮說。為樹立文明新風,自治村組織村內德高望重的長者、村“兩委”成員、黨員和熱心村民等組成道理評議會,主動出擊,召開評議會議,大家各抒己見、分享經驗、表達訴求,針對村內的新婚事宜進行討論和引導,把村“兩委”成員與自治射弩隊外出學習、比賽時學習到的經驗相結合,討論出適合自治的“簡辦”新婚之路。
同時,通過田間地頭會、火塘會、板凳會、巷道會、院壩會等形式,傈僳語、漢語相結合,用群眾喜聞樂見、易于接受的方式,在“三言兩語”、言簡意賅中講述傳統(tǒng)婚禮的美德與現(xiàn)代文明相結合的好處,逐步改變了村民對“婚禮越大越體面”的看法。
一場婚禮,引起和美新婚浪潮
在評議會的推動下,自治村將文明婚禮寫入《村規(guī)民約》,明確規(guī)定婚禮的操辦要“適量飲酒、避免攀比”。同時,評議會還為村民提供參考,制訂了婚禮流程的簡化方案,既保留了傳統(tǒng)的儀式感,又不失現(xiàn)代的高效、浪漫。
道德理事會成員麻文旺和黃愛福以身作則,在自己孩子的婚事上率先垂范,成為文明新婚的帶頭人,評議會將這兩次婚禮做為村中的典范進行推廣。麻文旺感嘆道,“正巧我的小孩子結婚,經過商量,我家便成了村里第一個吃‘螃蟹’的人家,舉辦了自助餐式婚禮,干凈又不失熱鬧。”隨后,黃愛福孩子結婚時,再次對其進行了改良,在飯碗旁邊放置菜碟,鼓勵大家用碗盛飯,用碟加菜,飯桌上大家既可以分享彼此碟上的菜,也避免了浪費,文明用餐中活絡了感情。
看到麻文旺、黃愛福家自助餐式婚禮成功舉辦后,大家相繼效仿,余華亮看到新風漸起,便在各村民小組分別配備了一套“自助式”用餐餐具,采取“自愿+協(xié)助”的方式進行引導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舉辦一場樸素而溫馨的婚禮,文明婚禮在自治村逐漸成了村民的普遍共識。
一場評選,吹起和美生活新風
為了更好地推動文明婚禮的普及,自治村道德評議會每年對“簡辦”新婚家庭進行登記,將其“文明新婚”評選活動與村內其他的文明家庭、優(yōu)秀黨員等評選活動相結合,推動形成村民共同參與、共同受益的鄉(xiāng)村文明新格局。
“通過這種評議導向,村民們在文明婚禮的推動下,逐步形成了尊重傳統(tǒng)、崇尚簡約的婚俗文化,逐漸引領著全村的風俗文化邁向更高的文明層次,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村民對村集體事務的參與感與認同感。”余華亮笑著說道,“群眾參與度高了,業(yè)務更好做了,基礎更牢了、產業(yè)更興了、環(huán)境更美了、生活更好了、邊疆更穩(wěn)了、黨建更強了,家家戶戶“面子、里子”自然會煥然一新。”在自治村評議會的推動下,婚事新辦的理念已滲透到村民生活方方面面,成為自治村“和美鄉(xiāng)風”的重要組成。
如今,婚禮變得更加樸素溫馨,村民關系也更加和睦。在評與議的過程中,自治村的文明鄉(xiāng)風正在不斷傳承和發(fā)揚,為村莊的發(fā)展與繁榮提供了強大的道德動力。